相傳很早很早以前,山東十年九災,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。這一年剛種上地,又遇到大旱,一個半月滴雨未下,地里的莊稼點火就著。
萊陽地界有個四十多歲姓孫的,人們管他叫孫良,他一看到秋天收不到糧食,拿什么養活老婆孩子啊!正愁的沒辦法,聽說關外長白山老林子里有人參,關東人管它叫“棒槌”,要是能挖上幾棵,一家人的生活就有著落了。孫良和老婆一商量,只得闖關東。
于是他收拾收拾,帶上吃的和用的,含淚告別了老婆孩子,從煙臺上了木帆船,在海上也不知漂泊了多少天,才到營口靠了岸。趟過一河又一河,翻過一山又一山,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,進了長白山的老林子。
那時候,長白山里根本沒有人煙,樹木林立,草深沒腰,野牲口到處都是。孫良雖說身強力壯,但是見到這樣大的大山林子還是頭一回,又沒有做伴的,自己只好壯著膽子往里闖。
他手里拎著根木頭棍子,不時地敲敲大樹干,震得野牲口早早避開。就這樣,孫良白天漫山遍嶺地找棒槌,晚上找個避風地方睡覺。不知過了多少天,糧食吃光了,衣裳刮碎了,鞋底磨穿了,在山里轉悠得也分不出東西南北了,仍舊沒有挖到一顆棒槌。
這一天,他餓極了,拄著棍子來到了蝲蛄河,趴在河邊喝了一肚子水,還是不頂餓,只覺得渾身酸軟沒勁,眼睛里直冒金花。一不小心,一腳蹬翻了水中一塊石板,突然一個大蝲蛄竄了出來。他急忙伸手抓住,把蝲蛄蓋揭去,不管三七二十一,放到嘴里就大嚼起來。再想抓幾個吃,連翻幾塊石頭就把他累趴下了,說什么也站不起來。
他無奈只好沿著河邊往前爬,爬到一塊大臥牛石旁,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,好不容易挺起了身子,咬破了右手食指,在大臥牛石上寫下了六句話:家住萊陽本姓孫,隔山跨海來挖參,三天吃了個喇喇蛄,你說傷心不傷心?家中有人來找我,順著古河往上尋。
他寫完了,依著臥牛石歇了一會兒,又繼續往河的上游爬,爬了好久,爬到了一棵一抱粗的古柳樹下,實在爬不動了,便仰面朝天地躺在樹底下,慢慢地瞌上了眼睛。
這時候,天也漸漸黑了下來。說也奇怪,這一夜刮旋風,把林子刮得嗚嗚直響,就象人們在哭泣一樣。第二天,就見古柳下面孫良躺的那個地上,隆起了一個墳包,原來,孫良的尸首被旋風給土葬了。
打那以后,孫良的故事在關里關外傳了起來,凡到長白山放山的人,誰走到這里,誰都跪到墳前,向孫良叩頭禱告,求他保佑進山挖到大山貨。因為孫良是頭一個進山挖參的,后來人都稱他“老把頭”。